第六七四章 圣心 (第1/2页)
东宫正殿中,群情比上次还要激愤。众文武跪在殿前向太子请命。
“殿下,请立即悬崖勒马,不然京城大乱,我等都是罪人啊”胡广老泪纵横的重重磕头。
大臣们也跟着磕头:“是啊,殿下,臣等愿意联名请命,替太子向皇上求情。”
“诸位请快快起来。”朱高炽也是一脸的沉重,他当了十几年太子,还是头一次站在群臣的对立面,虽然王贤和杨荣都拍着胸脯说,这下过关无虞,可他心里一点谱都没有。就像装了十五桶水,那叫一个七上八下。
“殿下不答应,臣等就跪死在这里”大臣们嚷嚷道。
“哎,孤答应你们还不成?”太子无奈叹气道:“快快起来吧。”
“殿下英名”大臣们这才爬起来,蹇义道:“请殿下立即下旨,停止钞法、安抚百姓,以免事态扩大。”
“钞法停也只能是暂停,”太子却道:“下一步该怎么做,孤必须要向父皇请旨。”
“臣等愿意与殿下联名上奏。”大臣们纷纷仗义道。
若是放在以前,太子自然求之不得,但此刻他却毫不犹豫道:“孤一人上奏即可,你们就不必联名了。”太子面现悲悯之色道:“一人做事一人当,孤何苦牵连上众卿。”
“殿下……”大臣们见太子回复了仁慈,都十分感动。
“好了,都不必多说了。”太子摆摆手,温声道:“你们替孤安抚好百姓,其余的事情都不要管了。”
“遵命……”大臣们恭声行礼告退。
京城生的一切,杨荣每日都有奏报往京城,但走的不是兵部的驿传系统,而是皇太孙自己建立的秘密渠道。也正是因为有这个渠道的存在,杨荣和王贤才敢用这一招,否则就等于自杀。
奏报通过北镇抚司和太孙的暗线秘密传递,三天后就能送到朱瞻基手中,然后朱瞻基再转交给金幼孜,由内阁直接呈给皇帝。这条新建立起的秘密通信线路,彻底绕过了通政司和内廷几乎可以说是胜负的关键。
所以这次朱棣能及时了解到京城生的事情,对于太子不打折扣的执行自己的旨意,永乐皇帝十分的意外,也感到自己有些错怪太子了……其实当初下这道旨意,除了皇帝真的穷疯了之外,还有一个不足道哉的原因,就是朱棣很想看看,在太子心里,到底是自己这个父皇重要,还是他自己的名声重要。在皇帝看来,朱高炽八成会选择拖延搪塞,把自己的旨意搅黄了。
帝王心术有时候就是这样复杂,复杂到自相矛盾,所以才令人难以捉摸、无法猜测,总是会忤逆了圣意。但是有杨荣这个聪明绝顶,又整日相伴帝侧,把皇帝已经揣测到骨子里的大学士在,情况就又不同了。
在南下的路上,杨荣便把皇帝的意思揣测透了,他更知道想要刚愎自用的永乐皇帝的心意,用劝说是没用的,只能起到反作用。只有把事实摆在面前,让皇帝自己去琢磨。所以太子这次无论如何都不能犹豫,必须要不打折扣的执行旨意,否则必定会触怒皇帝,引来不可预测的后果。
当然这样做,肯定会让太子对臣民陷入不义之地。但在深谙官场生存之道的杨荣看来,惹恼臣民的后果,远不如如惹恼皇帝的后果严重,两害权衡自然取其轻……
只是不能这么跟太子说,因为太子对自己的名声是十分爱惜的,让他一时承受误解可以,但要永远留下污点,就算太子照做了,心里也会记恨他这个出主意的。而且确实,这件事如何收场还需要多加计较,最好能坏事变好事,那就完美了。这时候,王贤的主意派上了用场——如果事情不能避免,于脆就进一步激化它,让恶果尽快显现出来,这样才能在事态无可挽回之前,使皇帝改变主意。之后便可以施展手段,恢复太子的名声……
有这么个天子心腹在给太子出主意,哪怕英明睿智如永乐皇帝,也难免会落入彀中。看到太子卖力的推行自己的旨意,数日之内便禁了京城的金银,朱棣感到十分的满意。但后面紧接而来的物价飞腾、京城百姓粮食短缺,也让皇帝不禁倒抽一口冷气。想不到真让夏元吉说中了,一旦禁止金银,京城必会大乱
归根结底,朱棣不是昏君,只是人无完人,实在好大喜功,又觉着京城富甲天下,为他的大业贡献一些力量也不打紧。只是他也没想到,凡事物极必反,他滥宝钞十余年,已经将大明朝最后一点国家信用也压榨于净,再宝钞非但不能给他带来收益,只能带来无尽的麻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