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察觉 (第2/2页)
诸葛亮早就知道在鲁肃面前展现才能会引来麻烦,却没有想到那个周都督是真的够狠,一点情面都不留。
三天造十万支箭,根本不可能。
三天想办法搞回十万支箭,这个事儿倒是有办法,但得看老天配不配合。
虽然说诸葛亮久居荆襄,熟悉长江气候,但.有些时候老天也是会耍脾气的。
早知道就不该装逼说什么三日,要是十日,弄回这十万支箭就稳了。
可现在话也说了,军令状也签了算了,等鲁肃来了,再做打算吧。
没一会儿的功夫,鲁肃就来了,顺带还把张溪从军营中带来回来。
本来张溪是在军中,帮着周瑜查看军中士卒训练的情况的。
虽然给了练兵之法,但周瑜还是生怕军士练的不到位,所以请张溪帮忙看看。
而张溪也不想跟诸葛亮似的天天宅在船上,所以就答应了周瑜,有空去军寨中溜达溜达结果就被鲁肃给拉回来了。
一路上张溪已经听鲁肃说了,说周瑜要令诸葛亮督造十万支箭.张溪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草船借箭呗。
这又是一个罗贯中融合了孙权楼船查敌营和张巡草人借箭两个典故,编出来硬安在诸葛亮身上的故事,历史上并不存在。
但现在不是走演义线嘛有好戏看了。
张溪可是一点都不紧张,毕竟知道这事儿的前因后果,更知道诸葛亮最后真的借来了这十余万支箭,当然不担心。
但张溪对这个事儿吧,他还是有点小疑问的,所以想看看,这个时空的诸葛亮到底是怎么操作的。
因此,鲁肃很急,诸葛亮有点急,但张溪是一点都不着急,还有心思乐呵呵的看诸葛亮演戏。
但诸葛亮这会儿是真的没演戏.借箭这事儿他虽然当时在周瑜军帐中就想到了,但具体能不能成功,他其实把握也不大,得看老天配不配合。
结果张溪居然还在一边乐呵呵的看自己笑话不想搭理他。
鲁肃跟诸葛亮聊了一会儿,发现诸葛亮一个劲的埋怨自己嘴不严,导致周瑜起了杀心.鲁肃也冤枉啊,这种事儿,他怎么可能不告诉周瑜,难道真的把自己当成刘备的人了?!
但诸葛亮这么说,鲁肃还真不好说什么,毕竟两个人交情不错,也算是朋友,鲁肃自己想想这事儿自己干的也有点不厚道。
所以,一咬牙,鲁肃就劝诸葛亮,实在不行就先回夏口吧,反正周瑜也不至于为了这个跟刘备军翻脸。
鲁肃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也是煞费苦心。
但诸葛亮怎么可能会走,这要是跑回夏口了,那他的名声也就全毁了。
见鲁肃已经有了怜悯之心,诸葛亮也知道差不多了,因此希望鲁肃能够将江夏水军调拨给他使用.也不用全部的江夏水军,只需要一半就够了。
这种涉及到调兵的事儿,肯定是要上报周瑜同意的,毕竟周瑜是联军最高指挥官,盟约里也写了,江夏水军归周瑜调配。
但鲁肃一方面是心里有愧,另一方面则是有了周瑜“全力配合”诸葛亮造箭的军令,因此调船这事儿,其实鲁肃也不是不能调。
再一个.江夏水军,虽然名义上说是归周瑜调遣,但如果诸葛亮真的下令江夏水军配合自己行动,江夏水军可不会鸟周瑜,该出兵还是会出兵的。
现在无非就是一个名义而已,省的将来扯皮。
既然如此,鲁肃配合一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鲁肃走了,忙着去协调江夏水军的事儿。
而诸葛亮嘛.一见鲁肃走了,顿时没好气的瞪了张溪一眼,说道,“适才元长也不帮我说话,怎的在一边看热闹?!”
张溪顿时乐了,回答道,“军师已然胸有成竹,子敬兄亦答应帮忙,还需溪说什么?!”
诸葛亮一听这话,顿时饶有兴趣的看着张溪,问道,“元长此言何意?!三日督造十万支箭,亮实无头绪,还请元长教我?!”
张溪笑笑,说道,“军师莫要诓我。若是十日,那溪或许有法可想,但三日还是依军师之计行事便可,溪帮不上忙。”
诸葛亮更好奇了,也不问张溪怎么知道自己有办法,而是
“若是十日,元长有法可督造十万支箭?!需知军中可只有三百余匠人而已啊,元长当真有法?!”
诸葛亮真心比较关心这个。
十日督造十万支箭,军中只有三百余工匠.这怎么可能做到?!
张溪开心了,还有诸葛亮也不知道的事儿。
但这事儿,张溪真的有把握。
“军师可知,秦时军械制造之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