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刘备亲临 (第1/2页)
刘备亲临,这是张溪没有想到的。
虽然知道刘备求贤若渴,但是.这是不是也太给雷绪面子了。
而雷绪,在见到刘备亲临后,更是感动的一塌糊涂,当场跪倒,认为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明主。
刘备自然是亲扶起身,好生安慰,然后让张溪做好准备,接纳雷绪带来的两万多百姓。
至于雷绪带来的三千私人武装,刘备还是交给雷绪掌管,丝毫没有要剥夺雷绪兵权的意思。
做完这一切,刘备这才跟张溪,还有随同而来的诸葛亮,关起门来商量事情。
原来刘备还真的不是因为雷绪来的,只是凑巧,赶上了而已。
刘备是为了张溪在江夏东部分地的事儿来的,实在是张溪的动静闹的有点大,让刘备在武陵都有点不得安生。
虽然张溪是江夏郡丞,他做这些事儿确实是职权范围之内。
但架不住一些老臣写信给刘备抱怨啊。
因为张溪在给刘备的文书里已经说明白了江夏安置流民的重要性,所以刘备本身,倒是非常支持张溪的分地举措的,对这些老臣的信件也是置之不理,变相也算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但张溪做的这些事儿,有点把诸葛亮给吓到了这要是一个处理不好,会引发不小的内部问题的。
诸葛亮也支持张溪的举措,主要是怕张溪没有经验,或者把事情想的简单了做不好规划,因此还是劝说刘备,亲自前往一趟蕲春和下雉。
一来,帮张溪站台,告诫那些贪图享受的老臣,现在还不是马放南山的时候。
二来,这是帮着张溪看看,查漏补缺,万一张溪做的太过火了,得罪了一些不该得罪的人,刘备在江夏,这些人也不敢太过放肆。
结果刘备才刚刚坐船到夏口,正跟关羽说这事儿呢,张溪给关羽的加急文书就到了。
刘备一听有人带着数万流民来投奔自己,当下大喜过望。
第一,这数万流民,可以让刘备瞬间充实不少人口。
第二,庐江的流民,不投曹操,不投孙权,却来投他刘备.这还不能说明他刘备的人格魅力,说明他刘备仁义么?!
政治影响非常大的好吧。
至于这帮人冲着分地来的这个刘备不意外,没点好处,谁愿意来投奔你啊。
这么以来,刘备更加支持张溪的分地举措了,赶紧告别关羽,坐船顺流而下,抵达蕲春城,给张溪站台。
刘备这一来,张溪的心里顿时放松了不少。
再一看刘备把诸葛亮都带来了,那还有啥好说的,可以甩锅了。
诸葛大大是什么存在?!
陈寿在军事上敢对诸葛亮提出批评,但在治政上,陈寿可是说他不亚于萧何的,甚至晋武帝司马炎,在这方面都是诸葛亮的小迷弟。
诸葛亮一来,张溪立刻甩锅给诸葛亮,这种事儿你擅长,还是你来吧。
诸葛亮倒也没有推辞,直接接了过来,然后拉着张溪一起分析了一晚上想甩锅,门都没有,一起帮忙。
然后吧,诸葛亮就做出了一系列的决断。
首先,雷绪带来了的这数万流民,不能留在蕲春和下雉。
天知道中间有没有曹魏或者东吴的细作,蕲春下雉这两个地方距离江东和庐江都很近,不能让他们在这边扎根。
正好张溪在年前给诸葛亮的报告里说,江夏北三县严重缺人,也没有足够的人力兴修水利,那就把这些人先送到那边去,呆上一段时间,甄别一下,没问题的话,就在北三县分地给他们好了。
至于蕲春和下雉这边的分地呢,诸葛亮也研究过张溪的安置策略了,总体来说并没有什么大问题,最多就是一些村落的安置不太合理,距离水源有点距离。
但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已经分配好的就先不去动了,动了又是麻烦事。
还没分配的村落稍微调整一下,减少村落与村落之间的距离,再通过一些水利设施,自然就可以实现水源共享了。
整体来说,张溪的安置分配没有什么大问题,而张溪在清退和丈量土地时用的一些策略,也不是啥大问题.除了让一些老臣不满外。
但做事嘛,没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总怕得罪人也就做不成事。
现在张溪并没有得罪不该得罪的人,至于一些诸如刘琰之辈,根本翻不起花样来。
不过诸葛亮总算还是替张溪擦了屁股,带着张溪拜访了一下蕲春和下雉两地的小世家,又亲自写了一封信给自己的岳父,告诉他张溪的做法只是应急,并不是刘备要打压世家,这才把这事儿彻底圆满的解决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