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三路出击 (第1/2页)
襄阳和樊城,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对防守组合。
从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从南阳起家开始,就非常注意对襄阳,樊城一线的防御打造,到了刘表当荆州牧时,为了对抗北方的强敌曹操,开始把樊城打造成军事要塞,拱卫襄阳。
曹操南下后,也敏锐的察觉到了襄樊一体防御的重要,不仅留下了五子良将之一的乐进防守襄阳,同时也命人重新打造樊城,把樊城彻底打造成襄阳的拱卫基地。
围绕着襄樊,中国历史上进行了无数次的争夺。
从关羽进攻襄樊,导致刘备集团由盛转衰,到后来南宋和元朝在襄樊对峙十几年,襄樊的防御体系,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地里位置上看,襄阳在汉水南岸,而樊城在汉水北岸。
从北向南进攻,攻打樊城,这襄阳可以出兵救援,而从南往北进攻,攻打襄阳,樊城就可以出兵救援。
单独攻下其中任何一处,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作用。
攻下襄阳,北方的守军可以依托樊城为跳板,随时威胁襄阳的城防,逼迫进攻方必须在襄阳大量屯兵。
而攻下樊城,樊城只是军事要塞,并没有多少补给和战略的价值,防守襄阳的一方还可以以汉水为依托,继续组织防守。
所以,要一劳永逸的平定襄樊,最好就是两座城池一起攻陷,这样才不会陷入持久的拉锯之中。
至于如何同时攻取这两座能互相支援,被动成掎角之势的城池呢。
关羽选择的答案,是水军。
是的,关羽的选择是正确的。
纵观襄樊之战的历史,历史上最著名的四次襄樊之战,都是水军有优势的一方能占据主动除了关羽这次,其他三场战役,都是水军占优的一方获胜了。
关羽的想法是,利用水军沿汉水而上,在水上占据绝对优势,切断襄阳和樊城之间的联系,破解襄阳和樊城互为支援的优势。
然后,先围困襄阳城不打,全力进攻樊城。
只要打下樊城,有了北面拱卫的屏障,联合水军和陆军彻底堵死襄阳,那么襄阳就是瓮中之鳖,可能不用打,直接就投降了。
这就是关羽对襄樊之战的战略构想.不得不说,关羽的这个作战思路,一直影响了后世很久时间。
东晋在襄樊之战击破前秦,岳飞北上进攻襄樊,南宋坚守襄樊防线十几年,都是采用了以水军制霸汉水,掌握主动权的方式,不管是进攻襄樊还是防守襄樊,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方法是对的,但每场战役面临的困难,却是不同的。
襄樊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曹操不可能不知道,所以一旦关羽派兵切断襄阳和樊城的联系,猛攻樊城,那么曹操肯定会四处调兵来进攻关羽。
曹仁的第一批援军,于禁的第二批援军,徐晃的第三批援军,都是这样只要樊城还在,那么曹操就会持续不断的派出援军来救援。
关羽要面对如此多的援军,尤其是在汉水以北的开阔地带,到底能不能抗住曹操援军的威力,快速攻取樊城,就成了关键。
这一点,张溪向关羽表达了自己的担心。
反倒是关羽,觉得张溪的担心有点多余——咱们是佯攻,你忘了么?!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目的,是为了策应汉中之战,吸引曹操的兵力南下.曹操派来的援军当然是越多越好,樊城打不打的下根本不重要好吧。
所以啊,关羽的目的,就是以樊城为诱饵,重点打击曹操的援兵.也就是所谓的围点打援。
张溪听到这里,觉得好像事情的发展,跟自己想的有点不太一样了。
如果关羽的计划是这样的话,那倒是可以解释,为什么曹仁被关羽打的叫爸爸,但依然能守住樊城了。
但这没法解释,关羽在被徐晃击败后,依然命令水军封锁汉水,继续围困襄阳城啊那时候汉中之战已经结束了,关羽也已经被徐晃从汉江北赶到汉江南了,应该撤兵了啊。
所以.襄樊之战中,关羽的想法到底发生了多少变化啊?!
不过现在为止,关羽的脑子还是清醒的,提出来的作战计划也符合战略目的,起码在徐庶和张溪看来,好像没什么可以指摘的地方。
之后的事情,就是为了襄樊之战做准备。
徐庶开完这次会议后,又跟张溪专门的聚了一次,一方面商讨一下对潘濬的联络和安抚工作,另一方面,徐庶也再三交代张溪,随军出征后,该劝谏二爷的时候一定要勇于劝谏,不能跟以前似的那么畏畏缩缩了,不然二爷带着张溪去进攻襄樊的意义就不大了。
张溪也知道这件事情的重要性,表示该争取的还是会努力争取的。
同时,张溪也反过来提醒徐庶要小心吕蒙,那个家伙的本事,肯定不止现在表现出来的这些,毕竟是“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的人。
这货指不定藏着什么缺德主意呢,一定要小心。
徐庶也同样点头应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