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八月小说 >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 第三百六十章 和谈条件

第三百六十章 和谈条件

  第三百六十章 和谈条件 (第1/2页)
  
  五虎上将这事儿吧,最后刘备没批。
  
  理由是“名位不可轻予”。
  
  现在封官许愿的环节已经结束了,贸然再搞一个所谓的“五虎上将”,名不正言不顺的,容易引起内部矛盾。
  
  今天要是搞了“五虎上将”,那么其他人会不会想着搞个什么“十二虎臣”?!
  
  这东西吧,官方是不方便出面去搞的,民间如果有类似的传闻,那这个官方管不到。
  
  也就是刘备大度,敢这么暗示张溪,让他从民间舆论下手,营造所谓的“五虎上将”的说法。
  
  毕竟关张赵都等同于自己人嘛,马超孤家寡人一个,在益州没有任何势力,黄忠虽然是荆州派,但他年纪太大,而且没有子嗣。
  
  刘备压根不担心这些人“互为应援”,也不担心这些人的子嗣“易世难制”,所以才会暗示张溪,你们可以私下里搞这么东西,但不能拿到台面上来。
  
  至于荆州官吏的封赏问题,既然并不是有什么不满,那么刘备等跟孙权那边的事情结束后,再树立个把典型出来,安抚一下荆州世家,也就可以了。
  
  这个时候,诸葛亮顺便问起了跟江东谈判的条件问题没条件,谁跟你重新结盟啊?!
  
  这事儿吧,表面条件上没啥好说的,都是要求江东全面退出江夏,长沙,桂阳三郡。
  
  总得给荆州世家一个交代嘛,条件可是按照你们的要求提的。
  
  但底线条件嘛,每个人都稍微有些出入。
  
  徐庶的建议是,江夏可以暂时不管,但长沙和桂阳一定要拿回来,斩断江东从陆路进入荆州的通道。
  
  而张溪的建议是,能把大部分江夏拿回来就可以了。
  
  毕竟周瑜屯兵巴丘,陆逊屯兵陆口,这两个地方互为应援,江东不可能放弃这么一个西进跳板的。
  
  巴丘属于长沙,那地方江东又有大量世家投入了人力物力去改造田地,这地方就算孙权同意送,江东世家和淮泗集团的人都不会同意的。
  
  陆口虽然是江夏属地,但那个地方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可以联通豫章,长沙两郡,江东也不会放弃的。
  
  基于以上判断,张溪觉得,江东最有可能答应的条件,就是把江夏在长江以北的土地归还给刘备。
  
  至于桂阳说实话,那地方给不给的,两家都不在意。
  
  两个建议,都说不上错,徐庶是站在刘备方的立场上考虑的,张溪是站在江东方的立场上考虑的。
  
  不是说张溪就吃里扒外,谈判嘛,就是这样的,你得先搞清楚敌人能给什么,你才能决定自己要什么.两家是为了和好谈判,并不是要继续翻脸开打。
  
  刘备同时接纳了徐庶和张溪的建议,做出了决策——底线是拿下整个江夏郡,包括陆口。
  
  陆口整个地方既然这么重要,那就断不能再放到江东的手里。
  
  而且陆口一旦在刘备军的手里,就会像一根刺一样的顶在整个江东军的腰眼上,巴丘的周瑜有什么异动,陆口方面的守军可以随时察觉,江东想要再次西进背刺,也必须先解决掉在身后的陆口守军才行。
  
  不然随时可能被陆口的守军威胁自己的后方粮道的。
  
  至于长沙和桂阳,能谈就谈,不能谈就算了,不着急。
  
  反正条件是定下来了,剩下的就看诸葛亮去磨嘴皮子了。
  
  这些事情商量完了,小军议也就结束了。
  
  剩下的事情,基本就是各回各家徐庶坐船顺汉水而下,继续回武陵去主持荆南的工作,同时准备配合诸葛亮去跟江东谈判。
  
  诸葛亮则是带着张溪,一路南下,先回成都,做一些必要的准备。
  
  刘备会先召见诸葛瑾,传递愿意和解的讯息,但具体怎么谈,还得让诸葛瑾去跟诸葛亮,以及江东的周瑜,张昭等人扯皮。
  
  刘备不会管这些,他会在汉中在带上几个月,安定人心后,才回成都去。
  
  就这样,诸葛亮带着张溪,以及准备回巴西去的张飞,准备回鱼复的陈到一起,先回成都。
  
  张飞,陈到跟张溪的关系那是真的铁,毕竟都曾经在一个军营里混饭吃,一路上有说有笑的,反倒显得诸葛亮有点像局外人。
  
  而且吧,这一路上,张溪也确实有点在躲着诸葛亮。
  
  主要是这个死鱼头没事儿就跟张溪讨论,关于是否可以在荆州益州地区推行“科举制”的问题。
  
  特么这问题要人命的,好吧!
  
  现在的世道,依然还是世家独霸天下,寒门艰难挣扎的时代,你推出“科举制”,就那点寒门士子的数量,怎么帮你去对抗庞大的世家豪族?!
  
  哪怕你对荆州和益州的控制力再强,士卒掌握的再多,现在推出“科举制”,世家们最多也就是不合作,不出仕而已,根本不可能来配合你的,你的“科举制”不过是一张废纸而已。
  
  而寒门.这年头寒门能出人才的概率实在是太低了,没法指望他们撑起两州的军政事务的。
  
  诸葛亮却表示,这事儿我也明白。
  
  诸葛亮的想法,是把“科举制”作为“察举制”的一种补充,地方选材还是采用“察举制”,“科举制”只是作为“察举制”的最后一道考核项。
  
  毕竟,“察举制”在地方上推荐上来的人才,每个人的才能都不一样,怎么才能快速的确定哪些人适合哪些岗位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假千金也要当七个哥哥的团宠 快穿:她穿成炮灰后主角慌了 沈婉宋恒小说免费阅读 调教大明 成为病弱女修后 重生从拒绝青梅开始 我在大明摸鱼的日子 夺舍了植物人,我成了全球首富 农家团宠娇娇女 四月顾容珩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