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作战准备 (第2/2页)
马谡觉得吧,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军旅生活。
但问题是,马谡现在的资历非常的浅薄,如果因为嫌弃后勤工作辛苦就提出辞呈,那么将来还有谁再敢用自己?!
再说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学到的。
行军作战,远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简单,需要考虑的事情非常多,如果自己真的能主持好三万人的后勤补给,那么将来领兵三万出征,不说作战,起码领兵行军的问题是一点都没有。
两难之下,马谡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下来,继续在军营里忙前忙后的。
等时间来到了十一月中旬,各部将领都到了,士卒也都操练的差不多了,张溪开始检查军伍,准备出征。
说实话,这批士卒的质量,在张溪所有带过的军士中,已经算是比较差的那一批了。
素质也就比在巴东郡带的那帮郡兵强上那么一点点而已。
兵员素质无法跟荆州兵比较,军械也只是常规的军械,连苗刀的配比率都不是很高。
灌钢法这项技术虽然关羽已经送到了益州,但这些年刘备忙着准备汉中之战,需要大量的兵器军械,再加上军队数量巨大,因此对保密要求比较高的灌钢法和苗刀,并没有第一时间铺开生产,只是锻造了一部分,对部分军队换装,大部分还是原来的军械。
这次调拨给张溪的三万军队中,只有五千人是换装了新式苗刀的,剩下的士卒,全都还是环首刀。
张溪索性把这五千人直接划拨给张嶷指挥,作为自己的中军护卫队,其他的普通士卒,则交给张翼,马忠,李恢等人指挥。
王平是例外。
张溪见到王平后,第一时间让王平去賨人部落中招募熟悉山地战的賨人。
这些人,张溪是打算用来做奇兵的,毕竟南中地区地形复杂,跟那帮南中蛮族比在山里跑,张溪也担心益州士族不是人家的对手。
王平的招兵工作倒也顺利,这得益于诸葛亮的“恩惠”。
几年前,张溪在巴东郡整理盐山的时候,有一批賨人实在不知道怎么安置,正巧诸葛亮缺人来整修都江堰,张溪就把这批賨人交给诸葛亮来安置。
之后呢,陆陆续续又有不少的賨人从大山里走出来,投奔賨人老乡,这些人也就在成都附近的平原上扎根下来了。
虽然现在这些賨人也跟汉人一样种地,但爬山涉水的本事,这么短时间也不会遗忘,再加上深受“诸葛公”的厚恩,这些賨人对王平的招募,全都持支持态度。
王平非常顺利的招招募到了一千余人,张溪把这些人归为一营,完全交给王平指挥,并且按照王平的要求,给这些賨人提供各种奇怪的装备。
做好这一切以后,张溪终于向刘备请示,自己可以出发南下平叛。
然后就是誓师,出征,刘备亲送大军出城。
送行队伍中,除了刘备外,庞统,法正都来了。
嗯,诸葛亮没来,他这会儿跟着他哥诸葛瑾已经去了江陵,两个月前就走了,现在估计正忙着跟周瑜张昭等人扯皮,重新商定盟约的事儿呢。
庞统和法正多少有点不放心。
张溪的本事,两人是放心的,但问题是,这次出征,张溪带的将军是不少,可除了李恢,马谡和张嶷外,庞统和法正对其他人都不了解,有些人甚至听都没听说过。
虽然吧,这年头蛮族的战斗力就那样,南中那地方让人头疼的地方是降了叛,叛了降的,反复无常,倒也不是真的打不过。
但是呢.就这个阵容配置南下,是不是有些大意了?!
什么张翼,马忠,王平.以前不是县令就是异族的,真的能行?!
张溪却一点都不担心。
特么我带着四任庲降都督,外加一个第二任汉中太守当将军,未来的越巂太守马谡给我管后勤这要是还砍不过一群南中蛮族,那就直接自己做块豆腐撞死算了。
因此,张溪信心满满的劝慰了庞统和法正,然后正式领军从成都出发。
可还没等走到江阳郡呢,张溪突然得到报告,说有人来投军。
来人自称叫“关索”,乃关君侯第三子。
张溪那个纳闷的.我在关羽府邸里进进出出这么多次,甚至还住了一个多月,都没见到关羽有什么第三子啊?!
这个关索哪儿冒出来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