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二将 (第1/2页)
文钦和毌丘俭,这个时候都很年轻,不过二十来岁而已,在军中属于彻底的小字辈。
文钦是曹操的部将文稷之子,跟老曹的关系其实挺密切的,前几年还被人恭维的称为“名将之子”.这不是在说文稷是名将,纯粹就是在拍曹操马屁而已。
毕竟是老曹心腹的儿子嘛,拍点马屁总不会错的。
但这两年,文钦的日子却不好过了。
原因很简单,文钦卷入了“魏讽谋反案”。
这还真的不是当世负责干脏活的满宠冤枉了文钦,文钦确实跟魏讽的来往很密切,至少在文钦的事儿上,满宠没有操弄啥手段。
可也正因为这个,当满宠把文钦的名字递上去的时候,曹丕纠结了很久,最后只是把文钦叫来痛骂了一顿,然后就赦免了他。
曹丕也难啊.文钦是文稷的儿子,而文稷又是曹操的心腹爱将,这能怎么搞?!
如果连文钦都坐实了跟魏讽有牵连,反对曹氏称帝这要是传出去,像什么话?!
因此,曹丕最终还是选择留下了一丝颜面,但同时,曹丕也罢免了文钦的一切职位。
到了这个时候,文钦的日子就难过了。
虽然曹丕赦免了文钦,但文钦卷入“魏讽谋反案”也是事实.谁也不想跟一个曾经牵连到“魏讽谋反案”的人有什么交集。
一时间,才刚刚二十出头的文钦,似乎就已经没有了前途。
文钦肯定不想年纪轻轻的就这么混吃等死啊,必须得想办法自救。
而就在两年后,曹真代替病故的曹仁镇守长安,不甘就此沉沦的文钦,托人找关系托到了曹真这边,希望为国出征,证明自己的忠心。
而曹真呢,其实也听说过文钦的事儿,也欣赏文钦的能力和才华,但文钦这个事儿,还真不是曹真能独自决定的,曹真必须先请示曹丕的意见。
曹丕对文钦的事儿,其实也挺犹豫的。
“魏讽谋反案”本来就是曹丕要借势清除反对势力才扩大化的,而曹丕既然敢把文钦从名单上划去,那就说明曹丕也知道文钦不会参与谋反。
只是文钦跟魏讽来往甚密也是事实,这是有切实证据的,因此曹丕虽然明知道文钦没有参与“魏讽谋反案”,但心里终究有些芥蒂。
总感觉是个定时炸弹的样子。
现在文钦自请外出征战,倒也符合曹丕的心意。
文钦如果一直留在邺城,在曹丕看来终究是一个隐患。
而现在,文钦主动请求出征作战,一来可以送到地方去锻炼一下能力,二来文钦如果能为大魏立下功勋,那也足够证明文钦的忠心,到那时候再提拔也不迟。
就这样,文钦跟随曹真出镇长安,但官职,却仅仅只是一个校尉而已。
毕竟不放心嘛,不仅仅是曹丕,就是曹真也不敢给文钦太高的官位,省的有个万一什么的。
不过郭淮倒是很欣赏文钦的才华,一次偶然的相遇后,郭淮就一直记得文钦,出面向曹真讨要文钦,这次出兵五丈原,更是任命文钦为前部先锋。
至于毌丘俭.他的仕途比起文钦来说,要顺利的多。
毌丘俭是曹魏的将作大匠毌丘兴之子。
毌丘兴不仅长于工事,治理地方的能力也不错,如果不是刘备北伐攻取了凉州的话,毌丘兴现在说不定就是曹魏任命的武威太守了。
不过可惜,现在毌丘兴还是将作大匠的职位。
而将作大匠这个职位呢,虽然说是管理全国工程的高级职位,但在曹魏内部的地位却不高,毕竟曹魏可没有单独设立工部,将作大匠归内府管,属于品阶高,但地位低的那种官职。
毌丘兴自己干着无所谓,但对自己的儿子毌丘俭,毌丘兴可不希望他继续继承自己的位置,高低得给孩子安排另一个出路。
正巧呢,尚书杜畿要跟随曹真前往长安赴任,毌丘兴就找关系托到杜畿这里,让毌丘俭以文学郎的名义,跟随杜畿去长安,也好积累一些名望和政绩,将来再谋求一地太守之位。
就这样,毌丘俭跟随着杜畿,就到了长安。
可毌丘俭这个人,他不老实啊。
毌丘兴给毌丘俭安排的道路,是走文官路线,先在杜畿手下混个脸熟,回头再想办法出任地方,一步一步的积累,最后进入中央就可以了。
可毌丘俭到了长安,除了跟随杜畿处理政务外,他没事儿就往军营里跑。
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嘛,多少都有些热血上头,再加上现在是乱世,也没有后世那种重文轻武的奇葩毛病,毌丘俭这样向往军营的人,其实也不在少数。
尤其毌丘俭还有一些文人的通病,喜欢“指点江山,激昂文字”一下.这不就让郭淮给逮到了。
郭淮跟毌丘俭一聊,发现这个人虽然没有多少战阵经验,但多少读过一些兵书,最重要的是,毌丘俭有属于自己的思考方式,并不是那种照搬兵书的书呆子。
这年头的人,读书率是非常低的,更别说读过兵书的人了.有些闻名天下的大儒,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能读到兵书。
因此,郭淮就亲自向杜畿要人,把毌丘俭留在军中参赞军机。
这次出征五丈原,郭淮自然也带着毌丘俭一起出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