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练将 (第1/2页)
关平接受了关羽的军令,指挥大军开始对邓县发起进攻。
关平坐镇中军,协调指挥全军,调整进攻方向和把握进攻节奏,统筹全局。
寇封依然率领上庸兵打头阵,带着云梯,亲冒矢雨发起冲锋,先登杀敌。
邓艾则负责指挥各军依次递进,一边指挥弓兵用箭矢压制城头敌军,一边指挥着冲车等攻城器械靠近邓县城门。
关兴则带着三千余士卒在战场四周游弋,随时防备有从城内冲出来的魏军,防止他们出来冲杀烧毁攻城器械。
王基和石苞二人,此时正在组织第二波攻城部队,一旦前军寇封和邓艾攻城不利,要退下来休整,那么他们就必须立刻顶上,对邓县造成持续的进攻压力。
关羽看了半天,有些惊讶,但也相当欣喜的发现,就论攻城而言,即使自己亲自来指挥,也不过如此而已年轻人的成长,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也许,他们中还没有人现在就能抵挡一面,担负起所有荆州军团的调度和指挥,但互相分工协作之下,倒也勉强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唯一可惜的是他们的对手,是张辽啊。
张辽是一员勇将没错,他的战绩,最出名的两场,都是以个人武勇取胜——阵斩踏顿和八百破十万。
但张辽绝对不是一个只有勇力,而不懂指挥的将军,相反,张辽的战场洞察力,是当世顶尖的存在。
早年间,张辽和夏侯渊一起平定昌豨之乱时,遭遇了昌豨的激烈抵抗,当时夏侯渊都没辙了打算撤军,可偏偏是张辽看出来昌豨军射出的箭矢一天比一天稀疏,从而判断这时候的昌豨心中摇摆不定,是有劝降的可能的。
为此,张辽说服了夏侯渊,亲自劝降昌豨,并且孤身入三公山,拜访了昌豨的老巢和家人,深的昌豨的信重和敬佩,从而完成了对昌豨的劝降。
事后连曹操都觉得张辽这事儿做的太冒险了,但张辽却真的做成了.有此可见,张辽对战场上事务的洞察力有多强。
因此,虽然关平等人通过各自分工协作的方式,弥补了关羽不能亲自指挥的遗憾,也确实让张辽心生感慨.蜀贼人才,何其多也。
但是,关平的统筹能力,跟关羽的差别还是很大的,有些战场细节上的把握,依然不够出众。
而诸将之间,虽然也有互相协作的心思,但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彼此之间要配合默契,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
这对张辽来说,已经足够了。
张辽确实不能亲自上阵杀敌了,但他的那双眼睛还在,他脑子里的应变能力还在。
有好几次,张辽提前猜到了关平发动的进攻重点,通过兵力调动及时做出了应对。
而即使以寇封的勇猛,石苞的狡猾,王基的平稳,邓艾的应变,这四人偶尔能造成城墙上的险情,张辽也能利用诸将之间配合不默契的地方,迅速调动兵力救援,化险为夷。
至于关兴就让这货继续在战场四周转悠吧,反正张辽麾下的邓县守军一共就三千人,可没打算轻易出城。
但,只要关兴稍微放松警惕,张辽也不会客气。
别忘了,张辽一生用兵,最擅长的,可就是突阵。
只要不是要突击敌军本阵,斩杀敌将仅仅是杀退军卒,烧毁攻城器械这种事儿,对张辽手下的那帮百战之兵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三天的交战下来,以关平为首的诸将,总感觉好像进攻的主动权从来不在自己手里,自己的进攻进展不大不说,进攻间歇时期,还要随时防备被张辽反击这到底是谁处在弱势?!
打成这样,别说诸将窝囊,连徐庶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徐庶都有心自己接过指挥权来主导进攻了。
但徐庶到底是靠脑子吃饭的,一向比较冷静,也有自知之明仔细想想,这些年,自己除了在武陵郡主持荆南工作的时候领过一回军,剩下的时间基本都是当军师来着。
就领兵作战的经验来说,徐庶觉得吧,自己可能还不如关平,王基这些人。
再一个.军中名义上的主帅,关羽关二爷,他不让。
“军师何必如此急切且放宽心思,交由小辈们处理便是。”
二爷也是难得的,跟徐庶有时间聊聊天。
这段时间吧,关羽因为养伤的原因,一直在军帐内静养,而关羽这一倒吧,徐庶不得不把更多的心思放到军中事务上去,否则就靠关平等人,真处理不好那么多的军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