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一章 魏吴和议 (第2/2页)
这都是东吴军制的锅,将军们谁都不想让自家士卒损失太大,最终导致战事不了了之。
而如今也是如此。
东吴这次偷袭青徐,是以周瑜为首的淮泗集团力排众议发动的,江东世家集团本来就不太愿意出兵。
如今战果也不过是占领了半个下邳,始终不能全据青徐,这不仅让江东世家出身的将领们不满意,连淮泗集团内部也有不小的反对声音。
周瑜在军中的威望太高,谁也不敢在他面前去抱怨什么.但可以跟孙权抱怨啊。
已经有一半左右的出征将领不想打了,想着见好就收,孙权就算再想支持周瑜,他也得掂量一下后果。
周瑜不可能一直常胜下去,而且就算周瑜能一直常胜,他也不可能一直活下去万一没有了周瑜,孙权再彻底得罪了这些将军们,等到将来周瑜不在了,谁来帮他镇住这些军中的骄兵悍将?!
孙权擅长制衡,但有些时候,制衡这东西,在军队里,并不见得有多好使。
这也是这些年孙权始终想要往军中安插自己人,同时削弱周瑜在军中影响力的原因.本来还有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的,但可惜,吕蒙死的实在是太早了。
因此,综合考虑下来,孙权现在也确实有退兵的想法。
再加上顾雍在书信中回报,刘备在关中和南阳的军事行动也暂停了,那么孙权就更加不可能彻底得罪曹魏,逼得曹魏非要跟自己打一场大战了。
思来想去,孙权还是决定,尽快结束青徐之战。
因此,孙权下令给周瑜,让他妥善安排,先行从彭城撤兵,留陆逊驻守下邳,诸葛瑾守琅琊国,安排完这些后,让周瑜尽快回到建业养病。
接着,孙权回信给顾雍,用周瑜主动撤兵为理由,向曹魏表达诚意,同时,让顾雍尽可能的争取曹魏对东吴政权的认可东吴国主这个称呼肯定是不行的,自己又不是曹魏的附庸。
有了孙权给顾雍的回信,再加上周瑜确实主动撤兵收缩回了淮南,只留下陆逊和徐盛守卫下邳,诸葛瑾也回防到了琅琊国顾雍这才能把这个谈判继续进行下去。
最后又是一阵扯皮,曹丕捏着鼻子承认孙权为“吴主”,允许孙权称呼自己为“魏主”,走的也是跟刘备那边差不多的套路。
这个称呼,总比东吴国主这个称呼要让孙权满意的多。
同时,曹魏方面还正式承认了孙权对淮南的占据,但对青徐之地,曹丕死不承认。
毕竟他还有彭城国在手,还有反攻的跳板,是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把话说死的。
虽然吧,这年头,说到底还是看实力,谁能打下来的土地才是谁的.但两国既然互通友好了,再要打就得讲究一个师出有名了。
找借口也是一个麻烦的事儿,曹丕可不想在这方面落人口实。
而随着魏吴两国的议和通好,身在襄阳的刘备,有点坐不住了。
是的,这个时候,刘备确实不在长安,而是在襄阳.没办法啊,徐庶来信,说关羽伤重,给刘备急的,连天子銮驾都不坐了,带着张飞和百余亲卫,直接走右扶风,上庸,襄阳的路线,直奔襄阳,来看望二弟的伤情。
因此呢,当魏吴两国议和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刘备确实就在襄阳城内,照顾关羽呢。
魏吴议和,对季汉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孙权这个人,曹丕看不惯,刘备同样也信不过啊。
之前吧,两家弱一家强,弱的两家只能抱团,否则会被强的逐个击破。
但如今吧,大汉有了雍凉二州,东吴也占据了淮南青徐,此消彼长之下,虽然依然是曹魏最强,但曹魏的优势,已经没有之前那么明显了。
孙权真要跟曹丕媾和到一块去,一起对付大汉,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儿。
毕竟孙权这个人有前科,前几年就派吕蒙偷袭过荆州,如果不是张溪等人早有防备,这个荆州如今归谁了还真的不好说。
因此,刘备不得不再次派遣费祎出使江东,一方面,去探一下孙权的态度,是不是跟之前有所改变,另一方面孙权你小子要跟曹丕混到一块去这事儿我不管,你特么倒是先帮我把樊阿送来襄阳啊!
老子等着樊阿给我二弟治病呢啊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