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八章 中计 (第2/2页)
顺带一提,司马懿“老狐狸”的外号,是张溪给取的,诸葛亮其实很不喜欢张溪这种动不动就给人取外号的毛病,毕竟自己的那个外号,实在称不上多么的雅致诸葛鱼头?!哪有卧龙先生听起来有气势。
以前是“受害者”,诸葛亮当然不乐意,但这次,诸葛亮还真的觉得,张溪取的这个外号,还真的对.司马懿真就跟个老狐狸一样,要引他上当,实在是太难了。
但好在,现在这个老狐狸终究是中计了,剩下的,就看能不能彻底留下这头狐狸,一举而克洛阳了。
真不好再拖时间下去了,再拖下去的话,虽然在荆州那边也有准备,可东吴方面这次领军的核心人物,毕竟是那个周瑜也不能太大意了。
在这样的思虑之下,诸葛亮一挥手,剩下的全军压上,争取尽快的结束这场战斗。
一万五千人正面牵制,五千人进攻侧翼,领兵的还是老将军赵云.看你司马懿往哪儿跑!!!
此时的魏军,已经陷入了一阵慌乱之中,而此时的司马懿,却依然还在努力调整着自己的阵型。
这种时候,是最能体现出一军主帅含金量的时刻。
前锋?!
已经陷的太深了,根本撤不出来,只能放弃。
侧翼的五千蜀军,司马懿一咬牙,从自己的中军分出五千士卒,去侧翼抵挡。
不求退敌,只求阻挡住一时。
然后司马懿下令自己的中军向自己靠拢,以自己为箭头撤!!!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继续硬拼下去,只会被蜀贼慢慢的包围上来,侧翼被击破后,自己的中军也免不了的会受到直接的威胁。
到了那个时候,就是想撤,也会面临蜀贼的追杀。
倒不如趁着现在蜀贼还没有完全包夹上来,侧翼的蜀贼还没有击破自己派出去的拦截部队,赶紧撤。
能撤出去多少是多少。
司马懿这么果断的断尾求生,真就是让诸葛亮和赵云全都措手不及.这也太不要脸了点吧?!
是的,现在的战局,虽然是魏军中了伏兵之计,前军慌乱,侧翼有敌军来袭,没有防备但问题是,现在双方兵力相当啊。
司马懿并不是没有通过调整,用中军拦截侧翼赵云所部,集中兵力冲破诸葛亮包围圈的可能。
只要能冲出包围圈,那么司马懿不仅能逃出生天,甚至可能进行一波反杀,反向进攻诸葛亮所部。
两万对一万八千的兵力比,怎么看也不至于一交战就直接壮士断腕吧?!
诸葛亮都已经做好了司马懿强攻自己中军的准备,并且提前准备好了应对策略但你这个开战之初就主动跑路的应对,诸葛亮是真的没想到啊。
可司马懿不是那么想的啊。
是,两万对一万八千,自己还是有一战的希望的。
但问题是,诸葛亮费心巴力的设计了这么多,就为了把自己引诱到这里,然后设伏围攻自己,怎么可能只有这么一点后手?!
如今自己看到的,是诸葛亮所部的两万人,侧翼暂时只有赵云所部的五千人.可你能确定,伏兵就这么多了么?!
万一在大谷关的张溪其实也是在虚张声势,他本人已经领兵到了这附近呢?!
赵云的五千人,司马懿还能阻挡一下,可要是张溪带着一万人加入到战场,彻底切断自己的后路.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好吧,就算退一步讲,张溪没有领兵过来,但诸葛亮赶在这个地方设伏,那就代表着诸葛亮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占据着天时地利的优势。
而司马懿所能掌握的,就只有一个人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自家军卒真称不上“人和”。
自从开战以来,魏军就一直在不停的撤退,不停的丢地,虽然安全退守了长安,士气一直不算太高。
再加上司马懿本身的固守策略,同样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军中士气。
这次主动出击,司马懿倒是成功的调动起了士卒的积极性,提升了一些士气,但问题是,这一次出击就直接陷入到了对方的陷阱之中.继续这么打下去,自家士卒的士气只会越打越低。
自家士卒根本不利于久战,硬打,不过是白送人头,那司马懿干嘛还要跟蜀贼硬拼。
如果不趁着还能撤出一部分军队的时候,赶紧撤军回洛阳,把这一万八千士卒包括自己全部栽在这个距离梁县不到三十里的地方.那洛阳就丢定了。
最短的时间内,司马懿做出了自己认为最正确的决策.壮士断腕,回防洛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