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章 摇摆的孙权 (第2/2页)
真要那样,那就直接翻脸开战吧,反正也不可能再有挽回的余地了。
万幸,邓芝的应对,是第一种。
这也让张昭心里有了底,然后赶紧进皇宫,见孙权,让他赶紧召见邓芝,安抚其心。
换句话说,其实邓芝还是让老狐狸张昭,给算计到了。
邓芝在离开了张昭的丞相府后,非常的着急。
一方面,他要赶紧把这个消息传递到江陵去,让张溪早有防备,防止东吴发动偷袭。
另一方面,邓芝立刻去拜访了吴中张氏的家主张温,希望通过张温联系到江东四大世家的话事人,通过他们,向孙权诉说利害,拖延孙权跟曹魏结盟的时间。
可,就在邓芝四处忙活着拜访“朋友”的时候,他突然接到了通知,说是第二天一早,孙权就会在大朝会上召见邓芝,并且回给大汉天子国书。
邓芝当时那个意外的.他的密信才刚刚写好,还没来得及联系潜伏在建业的大汉细作呢。
但不管如何,这是一个机会,一个正面说服孙权的机会邓芝不能放过,必须认真准备。
可就当邓芝准备了很多说辞,准备在大朝会上说服孙权,放弃跟曹魏结盟邓芝却发现,自己的说辞,完全没有用武之地。
因为孙权压根没提跟蜀汉翻脸的任何字眼,对于邓芝的责问,也只是搬旧词,说是先主刘备答应了他,夺了雍凉后交付荆州给东吴,结果现在蜀汉连洛阳都攻下了,却连江陵都不给既然你答应了却不给,那我自己去拿,合情合理吧?!
孙权这么一说,直接把邓芝给干不会了你家丞相昨天说的什么“天下疆土,有德者取之”呢?!
现在又绕回了老路,搬出这种扯皮论调出来,那邓芝岂不是又只能按照“湘水划界”的那老一套应对,最后变成了打嘴炮,最后不了了之了?!
而邓芝在朝会上,试探性的询问,北地曹魏和东吴的来往联络时,孙权也只是含糊的以北方疆界未定,两国商议疆界划分,故而彼此联络这样的借口给糊弄了过去。
邓芝那个纳闷啊.孙权在朝会上表现出来的态度,也不像是要翻脸的样子。
所以.东吴的真正态度是什么?!
到底是要跟大汉翻脸了,还是说,其实那个“天下疆土,有德者取之”的态度,是丞相张昭的一家之言?!
邓芝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越想越觉得这里面有问题差一点,就在跟孙权的应对中出错了。
好在邓芝也是一个才思敏捷之辈,这才没有出丑。
等到拿到孙权给刘禅的国书,结束了朝会应对,回到馆驿细细翻看后,邓芝依然没有摸到任何头绪。
国书很正常,就跟以往两国往来的国书差不多,孙权还是称呼刘禅为汉主,国书言辞中,并没有任何要强调东吴正统的含义。
除了日常占刘禅便宜,以长辈身份自居外,你真的找不到这份国书里,孙权有任何要跟大汉翻脸的意思。
但张昭的那个说辞,又是当着自己的面主动说起来的这事儿,总不能是假的吧。
总不能张昭那个说辞,只是老糊涂了瞎咧咧吧瞎咧咧都能这么引经据典的,那张昭未免也有点太厉害了吧。
这中间,大概率还是出了什么变故,导致孙权在最后做出了缓和两国关系的举动
但具体是什么,邓芝不清楚,但邓芝可以肯定的是,东吴的态度,确实是曾经出现过一定的变故也许不是变故,是真的变了。
甚至有可能,这封国书,不过是东吴用来麻痹大汉的缓兵之计而已。
不管怎么样,邓芝觉得自己还是要尽早的返回江陵去,提醒张溪早做准备。
现在邓芝的使命完成了,那就不需要通过细作通道传递消息了,毕竟细作潜伏不易,能不启用就尽量别启用。
再说了,细作通道的传递速度,未必有自己光明正大的从建业返回江陵来的快。
就这样,邓芝急匆匆的赶回了江陵,把东吴有变的情况,告知了张溪。
而张溪和王基听完了邓芝这次出使江东的见闻后,二话没说,直接开始加强江陵的防御力量。
不管你东吴变没变态度吧,提前做好准备,总是没错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