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有心无力的蒋济 (第1/2页)
蒋济到底还是有点高估自己,也高估了延津渡口的防御能力了。
本以为再怎么样都能撑过七天的蒋济,在姜维领兵抵达延津渡口的第三天,就不得不向酸枣的郭淮发出了求援战报。
其实蒋济也不想这样的,以蒋济的战略眼光,完全看得出来,蜀贼就是在玩围点打援的把戏可他也没办法,客观条件也好,主观能力也好,都使得他不得不立刻求援。
客观条件上.延津渡口,并不是一个多么坚固的军事要塞。
延津渡口这个地方,上一次加固修筑,还是在三十年前.那时候是袁曹官渡对峙,袁绍领兵狂攻延津和白马两个渡口。
白马渡口那边,因为是袁绍军的主攻方向,关羽又在这里阵斩了颜良,导致白马渡口这边的战斗更加知名,也因此,很多人都知道,白马渡口的守将,叫刘延,此人非常的擅守。
而延津渡口这边,不管是史书记载还是《三国演义》,存在感都不高。
当时的延津渡口守将,其实是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延津的防御设施,也是于禁一手打造的。
可自从曹操在官渡之战获胜后,袁曹对战的阵线就一直在北移,最后当曹操彻底平定河北之后,延津这个地方,就彻底成了大后方。
一晃过去三十年的时间,如今的延津渡口的防御设施,还是当年于禁留下来的老底子,三十年来,根本没有进行过任何修缮。
延津渡口的城墙,比北中城那个临时据点要稍微好一点,延津渡口的城墙不是土夯城墙,而是砖石城墙,从坚固的角度来说,要比北中城强上不是一星半点。
但延津渡口的城墙也有一个缺陷——只有三丈高。
这已经是当年于禁为了增加延津渡口的防御,抢修出来的结果了。
而三丈高是什么概念呢汉尺比现在的尺寸要短一些,汉尺三丈高,换算到现在的尺寸,也就是只有七八米高的城墙。
这个高度吧,你说他矮吧,也不矮了,有三层楼那么高了。
可你要说他高吧.比起八九丈高的潼关,六七丈高的襄阳城来说,这个高度实在不怎么样。
这种高度的城墙,都不需要动用云梯,直接搬一张钩梯就能轻易攀爬上去,弓箭手甚至可以不用抛射,在七八十步外的地方,用直射都能威胁到城墙上的守军。
这种情况,是极其不利于防守的。
而且,蒋济也不是于禁,袁军的战斗力,也无法跟如今姜维麾下,精锐的大汉禁卫军相比。
虽然于禁这个人晚节不保,落到了一个兵败被俘,最终孤老于成都的下场.但光论军事指挥能力,于禁可以甩蒋济八条街。
蒋济的长处在于战略眼光,在于出谋划策,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如何不好说,但军事指挥经验约等于零。
但凡司马懿有的选,都不会让蒋济来守延津可惜,司马懿只能在蒋济和高堂隆中间二选一,他不得不选蒋济。
毕竟,比起高堂隆这个对军略都不太了解的文官,蒋济至少谋略和战略上的眼光很出色,知道在什么局势下采取什么作战方式.至于临阵指挥,司马懿没法要求蒋济太多。
相比较而言,司马懿宁愿去相信蒋济给他带来额外的惊喜,也无法再去相信在鄢陵打的一塌糊涂的高堂隆。
但,实际而言,蒋济的临阵指挥能力,真没给司马懿带去多少惊喜。
蒋济很清楚的知道,在姜维率领两万士卒大兵压境的时候,自己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据守城池,坚守待援可他的临阵指挥水平,在面对姜维这个级别的将军时,显得相当的拙劣。
蒋济也能看明白,蜀贼就是在搞围点打援这一套,可当延津渡口遭遇猛攻,有失守危险的时候,蒋济也不得不向郭淮发出求援战报。
就因为蒋济什么都看得明白,但偏偏自己的指挥水平跟不上,导致他现在的压力,比任何人都要大。
而魏军本来就处在兵力劣势,主将如果还不能冷静指挥,表现出一副压力过大的样子,麾下的士卒军心,也会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而另一个导致魏军陷入被动的重要原因,还在于双方战力存在差距。
不管怎么说吧,三丈高的城墙终究也是城墙,多少还有点居高临下的优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