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司马懿的困境 (第2/2页)
可虎牢关的战略地位太重要了,哪怕王凌失守是无奈,但对战局造成的影响,也依然太大。
东线防御直接门户大开了啊。
一场战事,战略布置不到位,队友接二连三的给自己捅刀子.司马懿觉得吧,他真的是尽力而为了。
现在的司马懿,已经在思考,是不是到了该放弃兖州的地步了。
东郡地形狭窄,没有太多的战略纵深可以利用,背后又是黄河天险,即使想要撤退,也需要河北地区的魏军协助才行,不是靠腿就能渡河的。
要退,就要提前做好准备,否则会被人挤兑的跳河。
而要守的话,其实也不是不行。
司马懿虽然一路在退,从兖州南部一路退到了兖州北部,但除了曹肇率领的骑兵队伍外,其实他本身率领的步兵队伍,兵力并没有太大的折损,反而还得到了三万援军。
现在,司马懿手里甚至有了近十一万的军队,如果只是要守住封丘,长垣,濮阳,酸枣这一条线的话,兵力完全够用。
只是,这是战术层面需要去考虑的结果,而站到战略层面去考虑司马懿觉得,兖州已经没有继续守卫下去的必要了。
如果虎牢关还在手里,洛阳无法直接进攻兖州,那么守住了兖州北部两个郡,蜀贼就算占据了兖州中部,时刻也要面对南部的东吴势力和北部的大魏军力的逼迫。
就是一个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的角色,无法再集中精力,取得突破了。
可虎牢关一丢,蜀贼占据了整个河南郡,就等于是把河洛地区和兖州中部联系到了一起,形成了合力.这种情况下,不说东吴会不会来趟这趟浑水,就算趟了,蜀贼也有足够的实力可以两线作战。
与其在很难坚守的东郡跟蜀贼对战,损兵折将,倒不如保存兵力,退回河北,依仗黄河天险,就地设防比较好。
而且,一旦大军退回河北,河东地区的蜀贼必然也不敢继续深入,河东之围也随之而解。
因此,司马懿现在的打算,就是看看有没有机会,在尽可能保存实力的情况下,退兵河北。
这并不容易,毕竟蜀贼是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被逼到黄河边的魏军主力撤离的,他们必然会全线压上,逼迫魏军。
因此,要退兵,司马懿必须先守住防线,否则的话,退兵只会变成一场溃败。
而同样,如此大规模的退兵,没有朝廷的居中协调,恐怕也做不到.之前退守,司马懿可以自决,但这次退兵,司马懿必须上报天子,请求天子派人搜罗渡船接应。
为此,司马懿再次开始了自己的战略调整。
先是召回了郭淮的军队,让他继续领兵屯守酸枣,配合封丘的陈泰一起,阻挡从虎牢关而出的诸葛亮大军。
接着,司马懿分兵一万去濮阳,交给贾逵指挥。
濮阳方面,司马懿不仅要求贾逵在面对从济阴郡北上的胡遵所部时,必须要守住濮阳,同时还希望贾逵能够想办法,尽快的夺回白马渡口,驱逐在那里驻守的蜀贼水军,为将来撤军创造条件。
最后,是司马懿自己,率领四万士卒在长垣县和邓艾率领的追兵对峙,阻挡邓艾的进军步伐。
酸枣,长垣,濮阳,这三个地方组成一道防线,一定要把蜀贼挡住,等待朝廷派人接应撤退。
做完这些后,司马懿再琢磨了一下,给在酸枣协助郭淮守卫的蒋济写了一封信,让他带着自己的密信,绕道泰山郡进入琅琊郡,去找在琅琊郡驻守的诸葛瑾。
目的,就是说服诸葛瑾,然后让诸葛诞从下邳出兵,进军山阳郡,威胁济阴郡蜀贼的侧翼。
而只要东吴势力正式进入兖州范围,在沛国逗留的陆逊,必然也不会坐视不理,一定会选择出兵兖州南部诸县这样,在雍丘的徐庶,必然也不敢再增兵北上。
这样,大魏的这条防线,相对来说才算是勉强稳妥了下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