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兵临城下 (第1/2页)
事实上,不仅朱然奉命回防建业,淮南的陆逊也在拼命的回撤。
王濬领兵突破牛渚的消息传到寿春后,原本还在犹豫的陆逊,立刻下令全线从寿春撤退,退往濡须坞。
说实话,战事的发展,也确实超出了陆逊的预料。
原本陆逊以为,东吴水军就算遭遇连番挫折,但整体实力还是在的,不管是朱然,还是全琮,又或者是现在的丁奉,都有足够的能力率领东吴水军,在长江防线挡住蜀汉的水军。
这样的话,陆逊只需要派人守住濡须口这个关键节点,守住淮南和江东的联系通道,那么以蜀汉的水军作战能力,是不可能威胁到建业的。
这也是陆逊派遣了孙韶支援濡须坞的原因。
可当牛渚水战失利,张休败退的消息传到寿春的时候,陆逊知道,自己不退的话,建业恐怕就真的危险了。
丁奉率领的残余水军,被羊衜困在了濡须口内无法进出,谢景在陆战上又无法挡住羊衜张休再被王濬击破的话,那么长江下游,就已经没有能阻挡蜀军的东吴水军力量了。
水路无法阻挡蜀汉进军的话,蜀军肯定能在建业登陆,那么接下来,就是直逼建业,打建业保卫战了。
这时候陆逊如果再不回援,恐怕就真的来不及了。
所以,哪怕因此可能丢失整个淮南,陆逊都必须立刻回军救援建业。
朱然其实也是同样的想法,他从秣陵郡后撤后,也在快速的回援建业,毕竟全琮把建业最后的防守力量都给带走了,朱然要是赶不回去,建业出点什么问题的话,那一切就都完蛋了。
朱然和陆逊,各自领兵回撤,驰援建业.但,他们的进军速度,实在赶不上东吴世家大族的投降速度。
王濬率领水军东进,但却没有只走水路,在临近建业西侧的时候,王濬让钟离牧率领水军逼近燕子矶,自己则率领四万步卒上岸,从北侧包抄燕子矶身后。
全琮兵少,水军数量更少,因此全琮是无法做到全面防御燕子矶的。
考虑到从陆路进攻燕子矶属于易守难攻,而从水路顺江而下的话,全琮没有足够的水军拦截防御,很容易被人突破,因此全琮只能选择利用燕子矶附近的邬堡对江面进行封锁。
燕子矶附近的水面狭窄,水流湍急,加上东吴在燕子矶山崖沿岸上设置的各种堡垒,用来拦截江面上的蜀贼水军再合适不过了。
而且吧,其实全琮也清楚,就他带的这点兵力,尤其是水军战力的缺失,他要死守燕子矶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尽可能的拖延蜀军的进军速度,为朱然和陆逊回援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只要最后陆逊和朱然能及时回防到位,前后包抄登陆的蜀贼,那么就算蜀贼打到了建业城下,最后也会陷入到前后夹击的境地,不得不撤退。
这么一来,固然会损失江夏,或者淮南以北地区,但保全江东,还是可以做到的。
这就是全琮最后的防守计划了。
只是,全琮的计划是有漏洞的,而这个漏洞还很明显.燕子矶江北一侧的兵力严重不足,一旦遭遇到攻击,全琮没有足够的水军接应和支援,两侧守军会陷入各自作战的地步。
而王濬就是提前预判到了这些,他提前让士卒在江北岸登陆,并且自己亲自领兵,突袭了燕子矶江北的吴军防守营地。
四万人打七千人,有备打无备,以王濬的能力,自然是一战而破之了。
江北防线被蜀军突破,全琮当然很不愿意看到,但是吧,对全琮的防守计划来说,是有大影响,但还不至于致命。
毕竟,蜀贼要进攻建业的话,就必须击破燕子矶江南的防线,而江南防线这边,全琮还有一万三千人的兵力。
哪怕放弃长江邬堡防御,后撤到城池防守,以王濬带来的这点兵力,坚守个把月还是不成问题的。
而一个月的时间,足够朱然和陆逊回防到位了。
全琮还没有放弃,他还想着最后坚守一把,也算是为了东吴最后努力一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